無憂MBA論文網MBA論文 > MBA課程論文 > 運營管理 > 正文

云南滇中新區MT產業園運營管理思考

時間:2022-03-17 來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本文是一篇運營管理論文,論文對MT產業園面臨內外環境及運營管理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從戰略思路、運營體系建設、評價體系建設、爭取政策扶持等角度提出了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整體水平的措施和建議。對構建MT產業園專業化運營體系、提升園區運營效率和發展水平具有一定實際指導價值。但囿于作者研究水平和論文研究深度,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云南滇中新區MT產業園位于國家級新區云南滇中新區范圍內。MT產業園是推動滇中新區醫療與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園區總面積247.88畝,建筑31.06萬平方米,距長水國際機場5公里,與高速公路、規劃地鐵輕軌相互銜接,產業園包括以16棟標準化廠房(共計24.9萬平米)的生產區、以研發樓為主的行政辦公區和以職工宿舍為主的生活服務區。項目主要定位為以先進醫療器械制造為主的高新產業園;圍繞醫療器械產業,重點引入醫療器械制造相關領域項目。園區由云南DC城投公司投資建設及運營,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引入骨科醫療器械高新技術孵化、公共衛生應急戰略儲備物資生產(滇中)基地、細胞制備中心等項目。
目前,MT產業園運營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園區招商企業的陸續入住,園區運營逐步步入正軌,入園企業、主管部門、意向客戶等對園區運營提出更高的要求。MT產業園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凸顯。一是園區運營戰略層面,園區發展定位不明確,園區發展定位、目標和工作重點不清晰,園區高效運營缺乏有效的戰略指導。二是園區運營體系不健全,園區運營組織架構不明晰,園區招商策略、盈利模式、服務保障體系、績效評價體系等層面的制度、流程及工作機制不健全。三是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園區硬件配套設施、信息化配套體系不完善,需要系統規劃,進一步提升。四是園區運營企業對上爭取政府扶持、經營機制創新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統籌規劃,加強研究,提出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的系列措施和建議。
綜上所述,需要深入分析MT產業園運營管理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實際,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以期提高MT產業園運營管理水平。
運營管理論文怎么寫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對產業園運營管理的研究,主要從產業園形成機制、運營管理主體、運營組織模式、政府職能等角度進行研究。
(一)產業園形成機制研究
主要包括產業園和產業聚集的研究。韋伯在《工業區位論》中論述了產業園形成的機制,指出產生產業聚集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區域因素,在產業園發展的第一階段,區域因素在聚集中起重要推動作用,一個區域的人力資源、原材料資源等層面的相對優勢,可以有效吸引企業聚集發展。這一階段,企業與企業間之間的聯系較少,僅僅是一種空間上的聚集。另一種是聚集因素,在園區發展的第二階段,聚集起來的企業依托空間聯系優勢及溝通協調、物流、監督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建立更緊密的聚集關系,這是產業聚集的主導因素。???這些研究揭示了產業聚集的內在動力;對園區運營管理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園區運營管理者要高度關注入住企業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建立入園企業之間生產經營層面的深層次聯系,提高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
(二)產業園組織模式及運營模式研究
產業園組織模式和運營模式是產業園研究的重點。M.卡斯特爾(1998)和P.霍爾(1998)研究了美國、法國、臺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園,從政府、企業和高等學校三者關系角度入手,提出高新產業園組織運營模式包括五種類型。其中,政府管理型以日本筑波科學城為代表,政府通過其所屬機構直接負責園區建設及運營,這種模式下園區運營缺乏獨立性;協作管理型以北美卡羅來納三角研究園為代表,這種管理模式下,與園區發展利益相關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行業中介通過法律制度安排,在資金投入、行政管理、權責分工、利益分配和風險控制方面形成協同機制,合力推動園區運營管理;公司管理型模式以美國為代表,這種模式下,企業承擔產業園運營管理職能,按照市場化規則進行運營管理,這種模式市場適應性強,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管理模式存在的體制障礙,但要求園區和企業在資金、人才和管理體制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大學和科研機構管理型以英國劍橋科學園為代表,這種模式下大學和科研機構負責產業園日常運營管理,自由度和靈活度較高,但園區管理較為松散,園區運營管理中的綜合協調能力較差。

第二章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產業園
產業園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末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英國和美國,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產業園作為一種規劃、管理和有效促進工業發展的手段,被西方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在十九世紀英國,產生了以曼徹斯特工業園為代表的產業園,在美國,出現了以斯坦福工業園為代表的產業園。隨著全球分工的深入拓展、產業轉移的逐步推進,產業園這一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空間,成為全球眾多地區和國家快速推進的經濟形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園在中國沿海地區以“特區”“開發區”和“經濟合作區”等形式快速發展,根據發展模式不同,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并在發展中逐步壯大。在不斷總結、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地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產業園發展模式。出現了各類開發新區和產業園,如中關村科技園、蘇州科技園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園,以及各類市場主體投資運營的“園中園”。發展形態日趨豐富,成為各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關于產業園的概念,綜合研究成果,目前有三種被學界認同的概念。 
(一)狹義的產業園
狹義的產業園是指在一定物理區域內,通過導向性的規劃建設、配套保障、政策優惠扶持等措施,形成了適宜特定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地理區域;在這一區域上可以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聚集和高效利用。這種觀點以程工  (2006) 的研究為代表。
(二)廣義的產業園
指在更大范圍內,通常是特定行政區域內,為了產業聚集和產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制定優惠保障政策,引導和吸引特定產業、企業聚集發展的空間組織形式。這種觀點以程玉鴻(2003)等學者研究為代表。
(三)較為松散的產業園 
在特定地理區域內,因為產業分工的成熟及企業間聯系緊密,具有產業關聯性的企業聚集在一起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通過產業合理分工、物流運輸成本節約、基礎設施共享等形式,實現企業整體經濟效率的提高。這種產業園是按照市場規律聚集在一起較為松散的產業園。這種觀點以何?。?004)等學者研究為代表。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產業集群理論
早在19  世紀,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90)就注意到產業聚集這一經濟現象,并對這一現象產生根源進行分析,他指出,外部經濟與規模經濟的存在是產業聚集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后,新產業區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產業聚集現象,并指出了產業聚集的必然性。20  世紀  80  年代,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之所以會聚集發展,根本原因在于企業通過這種模式可以獲得更好的競爭優勢。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產業集群理論,并在其著作《國家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產業群概念,并歸納總結了“鉆石”分析模型用于分析具體企業和經濟現象。他指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企業(如關聯供應商、產業企業及相應的協會等組織)在特定區域中的特定領域產生集聚,共享基礎設施、市場環境和外部經濟效應,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生產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形成有效的市場化競爭力;這些市場化的競爭力產生了規模效應和外部經濟效應,可以有效促進一個地區區域競爭力的提升。通過這些因素集聚起來的產業集群,比企業更具靈活性,比市場更持久穩定,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集群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持久穩固的合作關系,實現整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產業集群理論對合理確定產業園發展定位、制定產業園產業優惠政策等園區運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產業園可以通過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科研力量、降低貿易成本、提高創新能力等方式,提升產業園競爭力,促使更多的企業自動向園區聚集。 
二、生產要素理論
生產要素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威廉•配弟(1662)在其著作《賦稅論》中對生產要素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他提出了土地和勞動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要素,他們構成了人類的基本經濟活動。這一理論被稱為“生產要素二元論”。在后續的發展中,亞當斯密提出資本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此基礎上,薩伊形成了  “生產要素三元論”。阿爾弗里德•馬歇爾(1890)等提出將組織作為基本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了“生產要素四元理論”。20  世紀末,中國學者徐守波提出生產要素包括人力等六種要素,此外,也有學者將勞動、土地、資本、組織、技術、信息作為六種基本生產要素。隨著經濟活動的拓展,生產要素的內涵和外延日趨豐富。人才、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因此,在產業園運營管理中,應降低土地、資本、人才等傳統生產要素的成本,同時,還需加強技術、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管理,多渠道降低生產要素交易成本,提高園區競爭力  。

第三章  MT 產業園運營管理現狀分析 ............................15
第一節   MT 產業園發展概況 .................................... 15
一、MT 產業園概況 ............................................ 15
二、投資運營管理主體 .......................... 15
第四章  MT 產業園運營管理對策建議 ..............................37
第一節   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園發展定位 .................................... 37
一、調整和優化產業園發展定位 ...................................... 37
二、進一步細化產業園發展戰略 ...................................... 38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55
一、進一步優化園區發展定位 ............................................ 55
二、建立以產業服務為導向的園區運營體系 ............................ 55

四章  MT 產業園運營管理對策建議

第一節   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園發展定位
一、調整和優化產業園發展定位
(一)進一步拓展產業園發展方向
鑒于MT產業園當前招商方面存在招商難度大、與原有定位存在較大偏差、入住企業層次偏低等實際,進一步優化園區產業定位,擴展園區產業定位范圍。圍繞生物醫藥制造這一核心,重點引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領域的制造業企業,在天然健康產品制造、生物技術藥、化學仿制藥及健康器械制造領域,引入研發、生產和貿易等上下游企業,打造生物制造專業產業聚集平臺,力爭2025年園區成為滇中新區特色專業生物醫藥制造產業園,成為云南省推進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平臺。
運營管理論文參考
(二)優化產業聚集策略
在招商中,突出MT產業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強化滇中新區在用地成本、稅收優惠、水電氣等要素方面的低成本優勢,增強園區對意向入住企業的吸引力;補齊科技和人才短板,強化科技和人才引領,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引入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專業科研機構、頭部領先企業,或通過委托研發等方式,補齊科技人才短板。同時,依托交通優勢和東南亞市場潛力,引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領域的市場營銷、貿易結算等機構,打通市場渠道,增強園區資金、市場、大數據領域的核心優勢。吸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領域制造業企業主動聚集,合理轉移。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論文分析了云南滇中新區MT產業園發展概況、面臨內外環境、園區戰略體系、組織架構及運營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發展評價體系等運營管理現狀??傮w上,MT產業園面臨較好的內外環境基礎,園區運營管理相關的組織架構、運營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等處于初始階段,行政化色彩較濃,各方面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此基礎上采用訪談、實地調研等方法,梳理總結了MT產業園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指出MT產業園運營管理中存在戰略執行偏差、組織架構不健全、運營體系及評價體系不健全等方面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MT產業園運營管理的措施建議。措施建議包括以下幾大方面。
一、進一步優化園區發展定位 
對園區定位、招商方向進行優化調整。拓展園區定位,圍繞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深度挖掘上下游產業領域高附加值企業,吸引相關企業入住,增加園區入住企業數量;在此基礎上提出園區運營管理各層面的戰略實施計劃,指導園區中長期發展。
二、建立以產業服務為導向的園區運營體系
從完善和優化組織架構設計、調整招商工作策略、建立多元化盈利模式、升級配套服務體系、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園區運營體系及流程的工作措施計劃。成立專業園區運營公司,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專業化組織架構及運營體制;分階段制定差異化招商工作策略,優化產業聚集要素,提高園區產業聚集力;建立物業經營、產業服務和創新業務等三位一體的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建立“3+X”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園區服務水平,為產業園運營管理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略)
?
想畢業,找代寫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咨詢
QQ在線
返回頂部
快穿之禁忌攻略全文免费阅读_bt天堂网.www最新版_翁熄性放纵好紧_2020亚洲国产精品无码